information

医学信息

10 2025-09

指南共识|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须警惕静脉血栓栓塞症

发布者: 新希望医疗    浏览次数: 0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及习惯的改变,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已逐渐成为全球性重大健康问题。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 (PTE)。 对2007至2016年我国90家医院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0年来我国 VTE的住院率从3.2/10万人上升到17.5/10万人。VTE 起病隐匿且致死风险高,显著延长住院时间并加重经济负担。该疾病在精神科领域也尤为突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因长期住院、 约束保护、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共病躯体疾病等因素,VTE发生风险较常人更高,其诊疗难度大且缺乏针对性防治策略,导致不良预后风险增加。

 

推荐意见1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增加,年龄越大发生VTE的风险越高(1A)。

 

推荐意见2

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越长,发生VTE的风险越高(2B),紧张症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最高(1A)。

 

推荐意见3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氯氮平和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FGA)发生VTE的风险增加(1A),三环类抗抑郁药(TCA)、碳酸锂可能增加VTE风险(2B),镇静催眠药物存在更高的VTE发生风险(1B)。

 

推荐意见4

保护性约束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可能会增加VTE的发生风险(1A)。

 

推荐意见5

对老年住院精神障碍人群建议采用综合评估方式判断VTE的风险(1A)。

目前,针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VTE的风险评估工具相对缺乏。建议主要使用Padua评分(表2)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Padua总分≥4分为高危,<4分为低危:

 

 

 

推荐意见6

出血风险评估工具推荐内科住院患者出血风险评估表,并需要结合老年精神科患者的特点综合评估(1A)。

 

推荐意见7

建议在患者入院24h内进行VTE的初始风险评估,住院期间应根据患者的VTE风险及出血风险进行动态评估(1A)。

 

推荐意见8

   对中高风险患者实施动态预防策略,需兼顾精神障碍特征与治疗依从性(1A)。

 应根据VTE风险评估和出血风险评估结果,充分考虑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和依从性,权衡风险和获益,给予预防性干预,包括基础预防、药物干预、机械预防,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结合外科干预治疗(表3)。

 

 

推荐意见9

 重点人群需强化基础预防、定期评估与多主体协同管理(1B)。

 重点人群包括:高龄、躯体疾病多、紧张症、活动减少、使用高风险精神科药物、行MECT及约束等。

 

推荐意见10

   VTE中高风险老年患者应避免使用风险药物,注意精神科药物和抗凝药物的相互作用,并根据老年精神科患者临床特点选择药物(1B)。

   注意精神科药物和抗凝药物的相互作用:精神科药物与抗凝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患者的出凝血功能,如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就诊时已在使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应避免使用相互作用较大的精神科药物,并注意调整抗凝药剂量并加强监测(表4):

 

 

文献索引: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因素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5,27(06):722-726.

 

新闻检索

SEARCH

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