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医学信息

06 2025-08

足底静脉泵对骨科大手术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

发布者: 新希望医疗    浏览次数: 0

发表期刊: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5年5月

作者:童亚慧,朱红霞,邹叶芳,冯晓兰,钮美娥,徐岚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基金项目:苏州市“科教兴卫”青年科技项目,编号:KJXW2022003

1微信截图_20240412090457

 

【摘要】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对骨科大手术后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

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骨科大手术治疗的18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1h组、>1~6h组、>6~12h组、>12~<18h组、≥18h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进行干预,1h组、>1~6h组、>6~12h组、>12~<18h组、≥18h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足底静脉泵进行干预,每日干预时间依次为1h、>1~6h、>6~12h、>12~<18h、≥18h,直至出院。 比较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D⁃二聚体水平、患肢腿围。

结果:研究过程中,20例病人失访,最终对照组有30例病人完成研究,1h组2例病人完成研究,>1~6h组有28例病人完成研究,>6~12h组25例病人完成研究,>12~<18h组有24例病人完成研究,≥18h组有24例病人完成研究。6组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D⁃二聚体水平存在时间、组间效应(P<0.05);≥18h组病人术后第7天大腿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h 组、>12~<18h组、≥18h组病人术后第7天小腿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足底静脉泵使用时间较长有利于降低骨科大手术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缓解患肢肿胀情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形成血栓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的临床综合征。DVT可导致下肢功能障碍甚至残疾血栓发生脱落后随血流进人肺动脉又可引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健康。DVT和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病死率,还能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医疗费用。足底静脉泵(venous foot pump,VFP)对预防骨科大手术病人术后VTE效果较好,但其使用时长缺乏统一标准。本研究对骨科大手术病人进行不同时长的VFP干预,比较其预防VTE的效果,以期明确最佳治疗时长,为临床护理和血栓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行骨科大手术治疗的病人180例作为研究对象。

2.方法

5微信截图_20240412090457

3.结果

2微信截图_20240412090457

3微信截图_20240412090457

4微信截图_20240412090457

4.讨论

4.1 VFP 干预有利于降低骨科大手术病人血栓发生率

骨科大手术病人受创伤、手术等因素影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需要卧床和制动,血流速度减慢,病人发生下肢DVT的风险增加。VFP可模拟机体的生理足泵,以类似心脏功能的方式形成高速脉冲血流,脉冲血流在极短时间内向病人足底迅速冲击,使肢体静脉达到如同行走时的脉冲性加速状态,有利于血流速度加快,避免凝血因子凝集及血管内膜粘连,进而有利于避免血液淤滞,防止血栓形成。张琳等研究结果显示,VFP干预有利于降低DVT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6组病人VTE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接受VFP干预的病人VTE发生率相对较低。

4.2 VFP干预时间较长有利于降低病人术后D-二聚体水平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溶解和纤维蛋白转化的间接标志,其水平升高与 VTE的发生独立相关。行骨科大手术后,病人会有一定程度的组织创伤,常发生炎症反应,可能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因此,监测骨科大手术病人术后 D-二聚体水平对评估VTE形成和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意义。VFP通过压力和按摩方式刺激足底深静脉和浅静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流速度,可以加快血液中D-二聚体的清除,降低D-二聚体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术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入院日,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组D-二聚体水平均逐渐回降。同时,D-二聚体水平存在组间效应,每日VFP干预时间较长的组别,其D-二聚体水平较低,表明VFP干预时间较长有利于降低病人术后 D-二聚体水平。 

4.3 VFP 干预时间较长有利于减小病人术后患肢腿围

骨科大手术病人术后患肢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肿胀,可能是由于骨科手术导致病人组织创伤和炎症反应,引起局部组织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使细胞外液和蛋白质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和肿胀同时,术后病人通常需要卧床休息或限制活动,可能导致患肢静脉回流受阻或减少,引起血液淤积和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导致肿胀。此外,淋巴循环受阻、神经受压以及血栓形成等也可能导致患肢肿胀。VFP可以通过刺激足底肌肉收缩,增加肌肉收缩泵力量,从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淤积和静脉压力升高,减小肿胀程度;还可以通过促进淋巴液流动减少患肢组织间积液及淋巴液滞留,减少肢体肿胀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1h组、>1~6 h组、>6~12 h组、>12~<18 h组病人术后第7天大腿围均大于术前(均 P<0.05),但≥18h组病人术后第7天大腿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h组、>1~6h组病人术后第7天小腿围均大于术前(均P<0.05),但>6~12 h组、>12~<18 h组、>18 h组病人术后第7天小腿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VFP干预时间较长的病人术后患肢腿肿胀程度较小。

5.小结

VFP干预有利于降低VTE发生率、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缓解患肢小腿肿胀情况。临床应结合实际情况,如经济成本效益以及病人可接受度等采用VFP对骨科大手术病人进行干预。

免责声明:参考内容和本页图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新希望医疗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udio controls="controls" style="display: none;"></audio>

新闻检索

SEARCH

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