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也能防血栓?神经肌肉电刺激来帮忙
发布者: 新希望医疗 浏览次数: 0
提到 “血栓”,很多人会想到突发的中风、心梗,但还有一种隐藏在静脉血管内的 “杀手”—— 静脉血栓栓塞症(简称VTE),它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今天就来聊聊一种适合特殊人群的血栓预防方法:神经肌肉电刺激。
先搞懂: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静脉血栓栓塞症简单说,就是血液在静脉里凝结成了 “血块”。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下肢(腿部),会导致腿肿、疼痛;如果血块脱落顺着血液流到肺部,就会引发肺栓塞,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甚至猝死。
哪些人容易得 VTE 呢?
长期卧床的老人、刚做完手术(尤其是骨科、妇科大手术)的患者、中风后不能活动的人、怀孕晚期女性,以及长期久坐不动(比如连续几小时打游戏、坐长途车)的人,都是高危人群。因为这些情况下,腿部肌肉活动少,静脉里的血液流动变慢,就像静止的河水容易淤积泥沙一样,血液也容易凝结成血栓。
常规预防有局限,特殊人群需 “帮手”!
预防 VTE 最核心的思路是 “让血液动起来”,常规方法有三种:
一是 “主动运动”,比如能下床的人多走路、做腿部伸展;
二是 “穿戴装备”,医生会给高危人群开医用弹力袜,通过袜子的压力帮助静脉血液回流;
三是 “药物治疗”,部分高风险患者需要遵医嘱用抗凝药,减少血液凝结的可能。 但问题来了:有些患者没法 “主动运动”—— 比如刚做完大手术的人需要卧床,中风患者下肢不能发力;有些患者不适合穿弹力袜,比如腿部有伤口、皮肤过敏的人;还有些患者不能用抗凝药,比如有出血风险的人。这时候,物理预防设备---神经肌肉电刺激(简称 NMES)就成了重要的“帮手”。
神经肌肉电刺激:用电信号 “替你动肌肉”
神经肌肉电刺激听起来有点 “高科技”,其实原理很简单:它通过贴在腿部肌肉上的电极片,发出温和的电信号,模拟人体神经传递的指令,让腿部的腓肠肌、比目鱼肌(也就是小腿后侧的主要肌肉)规律收缩、放松。
1、增加静脉回流:NMES刺激腓总神经引发小腿肌肉节律性收缩(特别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产生类似步行时的"肌肉泵"效应。这种收缩能直接挤压深静脉(股静脉、腘静脉等),使血流峰值速度提升,显著降低静脉淤滞指数,效果优于传统气压泵(IPC)。
2、增强纤溶活性:术后使用NMES可降低凝血标志物,同时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改善高凝状态。
3、抑制炎症反应:NMSE模拟的生理性肌肉收缩可促进骨骼肌纤维囊泡中白介素-6的产生,并从肌肉分泌到循环中,而白介素-6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 的产生,起到抗炎作用可以把它想象成 “给肌肉做被动运动”:平时我们走路时,小腿肌肉收缩会像 “泵” 一样挤压静脉,把血液 “推” 回心脏;而 NMES 就是用电信号 “指挥” 肌肉做这种 “泵血动作”,即使人躺着不动,也能让静脉血液保持流动,减少血液淤积,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种设备的电信号强度是可以调节的,不会让人感到疼痛,只会有轻微的 “酥麻感” 和肌肉跳动感,就像有人在轻轻按摩小腿一样,安全性很高。
哪些人能用?这些场景最适合?
神经肌肉电刺激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用,主要针对 “没法主动活动” 的高危人群,常见场景包括:
★术后卧床患者:比如做了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人,术后 1-3 天需要卧床,医生会建议用 NMES,直到能下床活动为止;
★中风偏瘫患者:中风后一侧身体不能动,尤其是下肢无力的人,在康复期用 NMES,既能防血栓,还能帮助维持肌肉力量;
★长期卧床老人:比如因骨折、慢性病(如慢阻肺、心衰)长期卧床的老人,家属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老人使用,每天用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重症监护室患者:比如需要长期用呼吸机、完全不能活动的重症患者,NMES 是预防 VTE 的重要辅助手段。
用之前必看:这些注意事项别忽视
虽然 NMES 安全又方便,但用的时候有几个关键点要记住,避免踩坑:
★必须遵医嘱:要不要用、怎么用,都得听医生的。比如电极片要贴在小腿的特定位置,不能随便贴在伤口、红肿处,也不能贴在心脏、脊柱附近;
★不是 “万能药”:NMES 是 “辅助预防手段”,不能代替抗凝药。如果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吃药,还是要按要求服药,再结合设备进行预防;
★有禁忌人群:比如体内装了心脏起搏器、除颤器的人,不能用 NMES,因为电信号可能干扰设备工作;有严重皮肤疾病(如湿疹、烧伤)、下肢动脉闭塞严重的人,也需要医生评估后才能用;
★选正规产品:市面上的 NMES 设备有医用款和家用款,医用款需要在医院使用,家用款要选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别买三无产品,避免电信号不稳定伤了肌肉。
最后提醒:预防血栓,“动”是核心
不管是用 NMES,还是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穿弹力袜,预防 VTE 的核心始终是 “让血液流动起来”。即使是高危人群,只要医生允许,也可以做些简单的动作,比如躺在床上做踝泵运动,这些小动作也能帮助静脉血液回流。
如果发现腿部突然肿胀、疼痛,或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一定要及时就医,别耽误治疗。记住:血栓预防不难,关键是找对方法、坚持做好!
免责声明:参考内容和本页图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新希望医疗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